当全国法考平均通过率仅 15% 时,是什么让一家机构的学员保持 72.3% 的通关率?在每年数十万法考考生的选择困境中,法大法考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官方主办的培训机构,用 37 年的专业积淀给出了独特答案。
法大法考的发展轨迹与中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变迁同频共振。
1988 年,中国政法大学响应法治人才需求,开办全国首届律师资格考试培训班,成为律考时代的 “拓荒者”。早期编写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用教材》连续 12 年被考生称为 “法考红宝书”,奠定了严谨治学的基因。
2005 年,法大整合资源成立全国首家司法考试学院,首创 “理论 + 案例 + 法条” 三维教学法,使学员通过率首次突破 50%。
2018 年国家司法考试改革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学院随之更名,升级为 “基础精讲 - 重难点突破 - 真题实战 - 冲刺押题” 的四维课程体系,完成了从零散培训到系统化教育的转型。
优质的师资力量是法大法考的核心竞争力。
刑法名师方鹏教授独创 “介入因素三步法”,连续多年押题精准度超 80%。他善于通过真实案例拆解复杂理论,讲解共同犯罪时用环环相扣的案例分析让学员吃透不同共犯形态的区别,甚至会追溯到罗马法渊源阐释法条背后的价值博弈。
2025 年 “卓越法商人才研修项目” 学员客观题平均得分较全国平均分高 28 分,主观题得分差距扩大至 15 分。48 岁的非法本在职学员通过 “法小伴” 智能刷题系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配合班主任定制的 “主客一体学习包”,仅用 6 个月就成功通关。这种 “AI 智能伴学 + 个性化督学” 的模式,使学员模考正确率较入学时平均提升 42%。正如一位学员反馈:“方鹏老师的刑法流程图让我这个零基础考生也能理清逻辑,刘家安老师的物权法讲解更是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
在 2024 年中国法治教育发展论坛上,法大法考获评 “年度公信力法考培训品牌”,这一认可与其依托的法大资源密不可分。学员可共享法大图书馆、模拟法庭等教学资源,沉浸式感受学术氛围,而法大法学院 2018 级本科生 86.63% 的法考通过率,更印证了这种学术资源对备考的赋能效应。
从 1988 年昌平校区的手写讲义到 2025 年的 AI 智能伴学系统,法大法考用 37 年时间证明:当高校的学术底蕴与法律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便能培育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法治人才。正如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所言:“我们不是在培训考生,而是在培养法律人。”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